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云顶国际登录官网手机版
首页新闻区
>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2007年会在上海召开

20071224,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2007年年会在该项目承担单位之一――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举行。该项目于2005年底正式启动,执行期3年。由中国气象局牵头的“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是该项目的2个子项目之一,负责人为气科院副院长张小曳研究员,第二负责人兼协调人为气科院周凌?研究员。以中国气象局原有工作为基础,“大气成分本底”子项目正在共享建设1个国家级大气成分本底综合中心和4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展,视其为研究型业务建设的试点工作常抓不懈。此次尤其派出了包括局科技发展司科技项目处张跃堂处长、气科院冯雪竹院长助理,气科院大气成分中心张晓春副主任、周凌?研究员、徐晓斌研究员、孙俊英研究员(以上4人分别为4个国家级野外站的科技副站长及学术带头人),还有青海瓦里关站德力格尔台长、北京上甸子站张小玲站长、浙江临安站顾骏强站长、黑龙江龙凤山站张忠华站长,以及4个野外站所在省(市)气象局主管职能处领导等在内的强大阵容出席年会。

会前,科技部“国家生态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指导大气成分本底工作的气科院名誉院长周秀骥院士详细审阅了“大气成分本底”子项目部分成果材料。会上,气科院周凌?研究员代表子项目,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果、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总结汇报了2007年度工作进展。在中国气象局领导和相关职能司、处以及气科院、4个省(市)气象局的积极组织和大力支持下,综合中心和4个国家级野外站全力配合,完成了“国家大气成分本底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观测及标校规程(规范)和技术手册等共计20余册;实施了实验室大型共用分析设施增容、整合及共享和部分设备的国产化与升级,初步构建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开始进行数据管理、共享交换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基本实现了数据汇交和培训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了2007年度的工作任务及考核目标,为2008年完善建设阶段奠定了基础。

与气科院主持的“大气成分本底”子项目齐头并进,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的“特殊环境”子项目正在共享建设1个国家级综合中心和6个国家级野外站。

两个子项目分别展示和总结了一年来的共享建设成果,并结合各自子项目任务书,从长期观测指标体系、技术手册、规程(规范)、数据汇交、门户网站建设、协调管理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根据财政部、科技部近日下达的第3年度预算,对2008年度工作计划也进行了相应的部署。

会议还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在数据格式规范、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建设、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申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就观测及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汇交及数据共享政策等共性问题同兄弟单位参会人员进行了详细探讨,积极推动“特殊环境、特殊功能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成果、经验共享。

(文/院大气成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