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由yd12300云顶线路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紧扣国家项目立项的初衷,组织80多位科学家,经过三年的联合攻关,出色地完成了前三年的研究任务和实现了前三年的预期目标。为了深入研讨项目后两年的研究任务与项目预期实现的总体目标,同时对项目2008/2009将举行的我国南方暴雨野外试验(SCHeREX)实施方案进行审定,2008年
出席会议的还有项目专家组成员陶诗言院士、周秀骥院士、丑纪范院士、倪允琪研究员,项目顾问专家组成员赵柏林院士、黄荣辉院士、李泽椿院士、李崇银院士、陈联寿院士,科技部项目跟踪咨询专家王明星研究员、项目01-07课题负责人共40多位领导和专家。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研究员在讲话中强调,项目离结题验收还有两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项目要充分考虑哪些具体的成果和产品结题时可以拿出来向国家交帐,国家科技部对973项目的要求,尤其是中国气象局承担这样的项目的要求,最关切的是与业务需求的结合,作为项目、课题组长和每位课题成员也要认真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为了项目最终拿出创新的研究成果,项目要将目标缩小并进行锁定,任务要更加细致化和具体化。2008-2009年的野外试验要抓好,在做好观测区尤其是整个华南区域常规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资料应用和资料的再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对国外的与试验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现在整个试验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但还需要做一些统筹的考虑,包括四个试验区的设计,要有所侧重,对观测区现有资料站的掌握情况要进一步讨论,除了做好下投式探空观测外,中尺度结构的观测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用雷达资料、卫星资料、加密站的资料去补充,这方面还要加强。我们的野外试验怎么实施已经考虑得很多,一定要抓紧抓好拿到令人信服的、可用的再分析场的观测资料。整个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应用情况,尤其对资料获取以后怎么用,谁来用要更明确、具体化。对整个试验后的基本成果,要有最低和最高的估计和考虑。感谢空军对野外试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野外试验给空军飞行员提供了在复杂天气下飞行的锻炼机会。希望项目和各合作单位通力协作,共同为国家防灾减灾和气象业务的发展做出贡献,出色地完成国家赋予项目的重任。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郭亚曦司长在会上指出,项目的组织要围绕主攻方向开展工作,把有限的经费、人力集中在我们南方暴雨的研究中。整个试验方案,从大的框架上已经比较完善了,有一些细节还要进一步细化和协调,大范围的野外观测试验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项目要在考虑科学问题的同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力做好野外试验工作。在经费使用上要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执行。
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yd12300云顶线路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做了《项目2007年度工作总结和后二年的研究任务与预期目标的报告》,项目07课题负责人倪允琪研究员做了《项目2008/2009野外试验实施方案的报告》。围绕上述两位专家的报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后二年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项目2008/2009野外试验实施方案进行了审定,并发表了重要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专家在充分肯定各课题前三年取得阶段成绩的同时,对项目后二年工作和2008/2009年野外科学试验提出了如下希望和要求:
1、要完成好项目五年的总体目标:项目还有两年时间就要结题验收,时间比较紧迫,各个课题都要做好最后的冲刺,两年后每个课题都要拿出成果向国家交帐,要深入思考最终集中力量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国家的暴雨预报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国家的气象业务做出了什么贡献,希望各课题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结题验收为动力,认真总结经验,在努力完成课题任务的同时,紧紧围绕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强课题间有机衔接,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内涵,力争在科学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2、要做好项目2008/2009野外试验:项目野外试验要抓紧落实,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进行备战状态,试验中要做好资料收集和资料的质量控制,让科技人员真正能拿到可用于再分析的β中尺度资料,同时,野外试验要结合973考核目标去做,要有所突破,要结合四个区域的天气特点和体现四个区域的特征。希望这次试验能够取得成功。
3、要发挥飞机探测和下投式探空的最佳效果:下投式探空观测试验在中国既是创新也是探索,在科学技术上也是创新,任务非常重,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要抓住重点区域进行试验。无人驾驶飞机探测试验之前,要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来指导,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前期的探索学习过程,才能使飞机探测取得更进一步的效果。在执行飞行任务前,要让飞行人员对项目总体任务有全面的了解,让飞行员在总体的意图上和科学家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够发挥最佳的飞行和探测效果。这是973项目里的一项创新,希望项目将野外观测和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好,尽可能发挥飞机的最大效益。
4、要加强项目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工作在东亚、在世界上都非常有意义,对东亚暴雨很有贡献,与日本、韩国的合作还要加强,要进入国际组织,扩大影响,加强宣传,吸引他们进来,为东亚、为世界做出贡献。
5、要加强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项目野外试验规模大、范围广,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来支撑,而资料分析是形成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和完成项目最终目标的重要组成部份,希望利用973的经费来支持资料分析研究工作,尽快把收集的资料给到资料分析的人手上,而且这些资料还需要更广泛的应用。项目本身的经费不足,还需要有更多渠道的经费来支持。
最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研究员做了总结性的讲话,他首先感谢到会的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项目的专家组与课题组长联席会议,感谢项目七个课题组长和项目四个野外试验基地(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气象局)对项目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他说,在全体科学家的努力下,项目圆满完成了前三年的工作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尤其,在我国南方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结构与机理研究方面,以及在低频波对暴雨的影响以及持续暴雨产生的气候背景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好的阶段性成果;在暴雨的可预报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提出了一系列与暴雨可预报性有关的理论与研究成果;遥感技术在中尺度暴雨监测中的应用取得新的进展;数值模式的研究进展集中体现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以及Grapes-Meso中尺度数值模式在云物理过程方面、云量计算方面以及正定保形物质平流方案的改进研究方面,为数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已加入IMY(国际季风年)国际计划,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同时,项目还作为WMO热带气象委员会季风Panel的重要项目。2008-2009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的准备工作目前也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实施SCHeREX计划做好了技术与装备方面的准备。今后两年,项目将全面完成2008-2009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深入了解华南前汛期暴雨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结构与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影响暴雨系统发生、发展和产生强降水的重要物理过程,对流层低层急流对β-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以及对强降水发生地点、时间与强度的影响,如何建设具有适应性功能的中尺度观测网以及有效的监测、预报与预警系统,提高对中尺度灾害天气的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各位专家对项目后二年的工作和野外试验的实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们的野外试验要做好设计,从现在来看,关键要抓重点,能把中β尺度系统抓住,这样试验就成功,设计要更有层次性、目标性,抓住发生概率最高的地方。项目要加强与业务的密切联系,与数值预报的结合,合理安排好试验时间,充分做好包括资料的质量控制、资料同化和资料应用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准备工作,还要加强与空军的进一步协商和合作。最后张人禾研究员强调,2008/2009是项目的关键时期,各课题要重视课题或跨课题的研究成果的凝练和集成,形成具有创新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具有应用前景的遥感应用、预报、预警系统成果,真正形成国家973项目能为国家需求和气象业务服务的高水平、创新的研究成果。
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实现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国家的需求为气象科研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但要使中国暴雨监测与预测能力真正能满足国家减灾防灾的重大需求,我们还有相当的路要走。我们坚信,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关心和积极配合下,在各位资深专家的指导下,中国暴雨研究的科研团队必定会在攻克暴雨机理和预测理论的前沿科学难题上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完成国家赋予的重任。
(文/图/ 973南方暴雨项目管理办公室 王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