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5-11日来自西伯利亚的两次冷空气过程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导致了5-8日的持续性极端寒潮天气,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破了同期历史极值。由于本次降温和雨雪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WMO预计2018年全球的平均温度距平位于历史前4位。为什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的气温表现出如此大起大落?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和社会的广泛质疑。
我院次季节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放大效应是造成最近十年冬季极端冷暖事件频发的主要成因。通过对2016年1月23-25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罕见的寒潮事件,以最近几十年冬季温度变率研究发现:一方面,北极增暖通过动力机制加强了乌拉尔山阻塞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和频率,导致东亚的寒潮极端事件增强;另一方面,全球变暖通过热力效应引发冬季极端暖事件增多。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导致东亚和中国冬季的极端冷事件和暖事件同时增多,这种现象可称为东亚冬季极端温度变率对北极放大效应的“两极化”响应。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这种冷暖极端事件频发很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该文发表在2018年的Journal of Climate杂志。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metsoc.org/doi/full/10.1175/JCLI-D-17-0463.1
(气候系统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