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25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华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时空变化规律与影响机理及应用”验收会。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科院化学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所作汇报,审阅了有关文档资料,经质疑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经费使用合理,文档资料齐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该项目由我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徐晓斌研究员主持,气科院作为承担单位,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两家协作单位,以及多家外部合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在北京、天津和山西多个站点开展了污染物同步观测,并在华北农村开展了立体强化观测,获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大气化学无人飞机探测平台,获得了华北农村低对流层臭氧、黑碳、气溶胶粒子谱等垂直分布特征;揭示了华北对流层及地面臭氧长期变化趋势;取得了华北本底、城市和乡村站点过氧乙酰硝酸酯观测分析结果;揭示了对流性天气过程、黄土高原地形对华北平原地面臭氧的影响;研发建立了华北区域环境气象模式预报系统。项目在低对流层污染物垂直分布探测技术方法、华北光化学污染的物理与化学影响因素、华北臭氧长期变化趋势以及环境气象模式预报系统研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项目研发的区域环境气象模式预报系统(BREMPS v1.0、v2.0和RMAPS-Chem v1.0)通过了业务准入,并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气象局以及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实现了业务应用,在APEC等多次重要活动中提供了支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