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6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科技动态
首页新闻区
> 我院徐婉筠副研究员等人在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有机气溶胶在颗粒物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20-90%),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非常显著。由于有机气溶胶组分的复杂性,当前对SOA的生成机制的认识尚且缺乏。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光化学氧化过降低挥发性从而直接凝结在颗粒物表面生成SOA(gasSOA),水溶性可挥发性有机物也可以通过液相反应生成SOA(aqSOA),而后者既可以在夜间高湿条件下生成aqSOA,也可以通过白天的光化学反应生成aqSOA。华北平原不同污染条件下的SOA生成由哪个过程主导当前尚无定论。
      yd12300云顶线路徐婉筠副研究员、暨南大学旷烨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研究员基于2018年秋冬季在河北省固城农业与生态气象站开展的外场观测结果发现,SOA在各种相对湿度条件下都出现白天快速增长的变化规律。白天的光化学aqSOA生成在夜间出现雾的观测阶段(日平均相对湿度77±13%)对SOA有主要贡献,且引起了SOA白天的快速增长。在高湿阶段(日平均相对湿度53±19%),aqSOA和gasSOA共同促进SOA在白天的生成,而在低湿阶段(日平均相对湿度38±19%)主要是gasSOA过程主导SOA生成。雾期间能够观测到aqSOA的夜间生成,然而受雾中湿沉降过程影响,该过程对污染过程中SOA浓度增长贡献较小。结果表明,伴随着白天光化学氧化剂浓度的增长,可挥发性有机物被快速氧化生成水溶性可挥发性有机物,促进了aqSOA的生成。此外,生物质燃烧可同时提高aqSOA的前体物和大气氧化剂浓度,对aqSOA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空气污染控制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湿环境下,应对生物质燃烧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上(http://dx.doi.org/10.1021/acs.est.9b0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