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7日,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部署要求,为人工智能气象创新应用领域贡献力量,在气科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张朝林带领下,气科院首批赴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雄安院”)工作人员抵达雄安。
雄安院院长刘作挺携班子成员热情欢迎张朝林副院长及气科院赴雄安工作人员一行,对气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期望双方在今后携手努力,统筹研发力量,充分利用好河北省、雄安新区等各方面政策资源,以发展气象大模型为重点,赋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朝林表示,感谢雄安院为气科院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生活条件。气科院将积极与雄安院开展深入合作交流,助力新区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他强调,气象科学大模型团队成员要冲在前、作表率,加强主动、互动、联动,抓住历史机遇,力争早日产出气象科学大模型创新成果。张朝林对办公及住宿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勉励大家珍惜前期雄安院筹备人员的辛勤付出,尽快融入雄安院各项工作,以高水平科技成果回报新区建设,有力支撑气象业务发展。
院党委办公室(人事处)、人工智能所有关同志陪同。
气科院赴雄安首批工作人员简介:
主要承担任务:负责创新团队总体运行,提供科学问题指导,组织端到端气象大模型技术研究及技术开发,推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科技合作和交流。
主要承担任务:收集和整理全球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分析评估数据的质量并进行预处理,以确保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主要承担任务:准备全球地面观测数据并开展分析评估,供模型训练推理;评估大模型在季节、年际尺度上对气候系统中各种遥相关的模拟预测能力。
主要承担任务:基于多源数据开展人工智能数据同化方法研究,并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同化框架,将同化框架与大模型双向耦合,开展滚动天气预报,实现观测驱动气象大模型。
主要承担任务:积累在次季节预报、气候预测AI模型方面的技术储备,为构建次季节时间尺度上的观测数据驱动的端到端全球预报大模型提供基础。
主要承担任务:收集整理海量多源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设计多源数据时空匹配策略,为大模型的预报初始场提供规范的稀疏观测数据集;参与设计初始场和物理过程的扰动策略;开展气象大模型在环境气象领域的预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