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给全国各地高校大气科学相关学科专业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大气科学、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视野的平台,2024年7月9日至12日,yd12300云顶线路举办了2024年全国大气科学领域优秀大学生培训班(暑期学校)暨大气科学领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来自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6所高校的50余名优秀学子齐聚北京参加夏令营。夏令营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回顾此次夏令营中的精彩瞬间。
【开班仪式】
7月9日上午在气象科技大楼一层举行了夏令营开班仪式,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石爱丽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气科院副院长车慧正参加仪式并致辞。车慧正副院长首先对营员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气科院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情况,并提到此次夏令营内容丰富多彩,期望同学们能在夏令营中充满好奇和探索的热情满载而归。徐祥德院士作为暑期学校校长作讲话,他表示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青年同志是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并呼吁优秀的青年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开班仪式后,徐祥德院士、车慧正副院长分别做了“气候变化高原水分循环及其大气-水循环的影响问题”、“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过程的相互作用”的特邀报告。
研究生院石爱丽副院长对气科院的招生政策做了详细的介绍。
报告后研究生院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气科院一层大厅展示的科技成果。
【智慧接力】
7月9日下午,气科院的在读硕士和联培博士们针对考研、保研、直博和气科院科研、生活等经历进行了分享,营员们对气科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经验交流后,为了让营员之间尽快认识熟悉,研究生院开展了营员破冰活动。活动上大家通过互相自我介绍、小组游戏迅速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营员间的了解,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专题报告】
7月10日上午,研究生院邀请了周广胜研究员、李建研究员、孙颖研究员、彭新东研究员和王亚强研究员等5名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为营员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使营员近距离感受了专家们的学术研究魅力,激发了营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进了营员的学科知识。
【参观活动】
7月10日下午,气科院老师带领营员们参观了中国气象局国家级业务单位和气象科技展馆。营员们通过参观活动,深入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亲眼见证了气象卫星模型和精密的观测仪器等,学习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了解了气象前沿技术的应用,对气象业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气象科学探索的热情。
7月11日上午,营员一行前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大兴园区实验基地参观学习,这里是探测数据的前端关口,关系到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效益,营员们参观了综合气象观测平台和机动观测业务指挥系统等业务平台,结束后营员们表示对气象观测很感兴趣并纷纷向赵培涛主任请教指导。
【分组讨论】
7月11日,根据学员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分为三组邀请相关方向的导师们与营员面对面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营员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科研方法、科研方向等方面的疑问,导师们耐心且亲切的作出专业指导和建议,座谈会气氛热烈而富有成效,营员们表示受益匪浅。
【结营仪式】
7月11日下午,在分组座谈会后举行了结业仪式。仪式上yd12300云顶线路张朝林副院长致辞,表示气科院拥有卓越的知识殿堂,是精英的摇篮和科研的前沿阵地,鼓励营员们未来报考气科院,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对气象科研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仪式上张朝林副院长、车慧正副院长及研究生院老师们为营员颁发结业证书。
7月12日举行了优秀营员评选,营员们展示了个人专业素养和外语能力以及夏令营期间的收获。
随着夏令营的结束,营员们满载着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朋友准备回到各自的学习中。我们期待这些优秀的气象学子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曾瑶,图片:梁霈妍 汪芋君 李珈莹 李禹诺 田洁,审核:石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