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yd12300云顶线路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11-21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科技动态
首页新闻区
> 成果发布 | BAMS:气科院车慧正研究团队发布全球长时间、高精度气溶胶组分地基遥感数据产品

近日,yd12300云顶线路车慧正研究团队联合法国、美国、西班牙、中科院大气所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在大气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BAMS,美国气象学会旗舰杂志)发表题为Aerosol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global AERONET measurements by GRASP: A new value-added aerosol component global dataset and its application”的研究论文。yd12300云顶线路-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张馨丹,yd12300云顶线路李雷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车慧正研究员和法国里尔大学Oleg Dubovik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作者还包括yd12300云顶线路张小曳院士、郑宇副研究员、桂柯副研究员,中科院大气所夏祥鳌研究员,法国里尔大学Yevgeny Derimian教授,美国NASA气溶胶遥感著名学者Brent Holben、Thomas F. Eck、Pawan Gupta、Elena S. Lind和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Carlos Toledano教授。

AERONET由美国NASA联合全球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和维护,是迄今为止全球气溶胶观测计划中参与机构最广泛、数据时间序列最长的气溶胶观测网络。该观测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全球科学家开展气溶胶特性研究、卫星反演验证、模式数据同化等工作提供了长期连续的、易获取的高精度气溶胶数据。30年来,AERONET官方算法和数据产品先后经历了3次改进和更新。但是,目前官方产品中仍然仅能提供气溶胶光学-辐射和微物理特性参数产品,尚无法提供定量的气溶胶关键组分浓度产品。研究团队通过耦合气溶胶组分识别参数化方案,解决了传统气溶胶遥感反演技术无法对不同组分定量贡献精细化表征的难题,基于全球长时间地基遥感观测数据(约1000个站点,近30年,1770791条观测),研制了包括黑碳、棕碳、吸收性沙尘、散射性沙尘/有机碳等高精度气溶胶关键组分浓度气候学数据产品,并向全球公开共享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5415239.v1)。研究成果将为今后改进和优化大气化学传输模型中不同气溶胶组分物理化学过程提供更准确的约束和同化数据,对进一步减小气候变化评估中气溶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该研究也有望推动全球AERONET观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图1.研究所使用的AERONET全球站点时空分布情况

 

图2.全球气溶胶不同组分柱浓度时空演变特征

 

 

图3.全球主要区域(b)吸收性组分(黑碳、棕碳、吸收性沙尘),(c)散射性组分(散射性沙尘、无机盐、有机碳)和(a)气溶胶总质量浓度气候学特征(2002-2021年)

 

 

图4.地基反演黑碳、沙尘产品与MERRA-2再分析对比结果

 

图5.地基反演黑碳产品不确定性分析

 

图6.地基反演沙尘产品不确定性分析

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30608、42275195)和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CMA2024QN13)、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联合资助。

全文见https://doi.org/10.1175/BAMS-D-23-0260.1

全球(~1000个站点)长期(~30年)气溶胶组分柱浓度共享数据集可在https://doi.org/10.6084/m9.figshare.25415239.v1上获取。

附论文信息:

Xindan Zhang#; Lei Li#; Huizheng Che(*); Oleg Dubovik(*); Yevgeny Derimian; Brent Holben; Pawan Gupta; Thomas F. Eck; Elena S. Lind; Carlos Toledano; Xiangao Xia; Yu Zheng; Ke Gui; Xiaoye Zhang. Aerosol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global AERONET measurements by GRASP: A new value-added aerosol component global dataset and its application.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24. doi: 10.1175/BAMS-D-23-0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