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d12300云顶线路2016年度学术年会灾害性天气分会场暨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召开
为落实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要求,促进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强化科研与业务的的结合,1月10-11日,灾害性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同时会议也是yd12300云顶线路2016年度学术年会灾害性天气分会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和一线气象业务人员共同聚焦灾害性天气预报的理论、方法,交流最新研究成果。 围绕暴雨、台风、青藏高原、监测、模式技术等主要议题,来自实验室 2017-01-23第一届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学术年会召开
为强化研究生管理,推进研究生论文工作,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1月12日在701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届研究生学术年会。 本次年会共收到17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投稿,并安排了学术报告,交流报告内容涵盖了天气、台风、雷达、雷电、数值模式等各个方面。年会同时邀请了多名专家与会,就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和报告进行指导。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各位研究生所开展的研 2017-01-23广州热带所蒙伟光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01月17日上午,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蒙伟光正研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灾害天气论坛做了题为“A Diagnostic Study on Heavy Rainfall Induced by Typhoon Utor(2013) in South China”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实验室联合主任王玉清教授主持。 报告针对登陆台风“Utor”登陆后 2017-01-23“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 项目开展中期评估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于2016年11月30日邀请周秀骥、吴国雄、徐祥德、黄荣辉、丑纪范、许健民、陈联寿、丁一汇等院士和王建捷、李维京正研高工等组成的专家组,对由气科院赵平研究员牵头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第三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开展了中期评估。 会上,项目第1―5课题组组长分别作了课题进展汇报,同时每个课题遴选出2个代表性成果作了汇报。与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 2016-12-27yd12300云顶线路在东亚降水数值模拟研究取得突破性认识
东亚地区的降水模拟一直是数值模式研究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绝大多数大气环流模式(GCM)对东亚降水的模拟存在显著偏差,严重影响了区域天气气候模拟、预测和预估水平,制约了模式在东亚区域各类科研工作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对模式系统性误差认识的不深入是偏差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改进的重要原因。传统基于环流等大尺度影响因子评价模式降水的研究,往往难以深入指出与模式物理过程相关的系统性问题。 带着全新的视角,中 2016-12-27加强科研与业务结合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农气所举办业务技术交流会
为加强科研与业务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业务化应用,2016年12月13日,农气所举行了业务技术交流会,会议由王培娟研究员主持。 会上,yd12300云顶线路访问学者、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颜亮东高级工程师结合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相关业务和科研工作做了题为“省级气象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和业务”的技术交流报告。颜亮东高工详细介绍了青海省在农牧业气象和生态气象服务等方面的业务现状,并针对本省气候特点, 2016-12-27香港城市大学陈仲良教授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6年12月13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陈仲良教授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了题为“热带气旋尺度:气候与变化机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罗亚丽研究员主持。 陈仲良教授首先介绍了热带气旋(简称TC)尺度的定义,并从TC尺度的气候特征、尺度变化机理、以及初始涡旋大小和行星涡旋对TC尺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报告精彩之处是,针对TC尺度随纬度变化在南北半球25度附近均 2016-12-27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来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
2016年12月13日下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方翔主任一行6人来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会议由吕伟涛副主任主持。 交流报告会上,任素玲博士首先作了题为“综合利用气象卫星和再分析资料识别青藏高原涡和切变线及结果分析”的报告,介绍了其团队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在分析软件的研发和高原涡数据集的建设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曹冬杰博士作了题为“FY-4静止卫星闪电成像仪探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