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华南季风/台风强降水协同观测试验”正式启动
4月28日,2020年“华南季风/台风强降水协同观测试验”技术研讨会召开,正式启动了今年的外场观测试验 2020-06-09我院博士后朱永超博士获得COSPAR(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
我院朱永超博士后获得COSPAR(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Outstanding Paper Award for Young Scientists)”。获奖论文的题目是“Analysis of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features of the lunar surface using 37 GHz channel data from the Chang'E-2 microwave radiometer.”。 2020-06-09气候所季节-次季节研究团队论文获日本气象学会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
近日,气候所季节-次季节(S2S)研究团队刘伯奇副研究员、祝从文研究员等在《日本气象集志》(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上发表的论文《Record-Breaking Northward Shif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July 2018》被日本气象学会评为2019年度优秀论文(JMSJ Award in 2019) 2020-04-14我院徐婉筠副研究员等人在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有机气溶胶在颗粒物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20-90%),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贡献非常显著。由于有机气溶胶组分的复杂性,当前对SOA的生成机制的认识尚且缺乏。 2020-04-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项目2019年年会成功召开
2020年1月1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2019年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周秀骥院士、科技部项目责任专家刘树华教授、黄建平教授、中国气象局许小峰研究员等十余位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气象局科技司领导和项目成员约60人出席会议。 2020-01-21“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监测、诊断与预测业务系统”科技成果中试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2020年1月15日,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科技处组织召开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气候监测、诊断与预测业务系统”中试实施方案论证会,进行该系统进入“气候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的论证评估。这一业务系统是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下游天气气候的影响”项目的研究任务之一,是由yd12300云顶线路和国家气候中心组建研发团队共同建设的,可作为气科院科研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国家级业务的重要出口。 2020-01-21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华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时空变化规律与影响机理研究及应用”通过验收
2019年12月25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华北地区臭氧及其前体物时空变化规律与影响机理及应用”验收会。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科院化学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所作汇报,审阅了有关文档资料,经质疑和讨论,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考核指标要求,经费使用合理,文档资料齐全,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2019-12-27中国海洋大学傅刚教授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学术报告
2019年11月0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系傅刚教授应邀访问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了题为“Explosive Cyclones over Two Basin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Three Shapes of Upper-Level Potential Vorticity”的报告。会议由彭新东研究员主持,来自实验室以及其它单位的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