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气象科技|两件气象展品亮相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
【开栏的话】气象事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得益于科技创新的推动,气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每一次重大成就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硬实力”的锻造中,yd12300云顶线路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于即日与中国气象报联合创办“解码气象科技”栏目,定期解读气象科技成果,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2024-07-26成果发布 | 聚焦青藏高原陡峭地形区预报难点,实现西南区域业务模式平流方案优化
近日,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在线发表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与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青藏高原陡峭地形区特点的数值模式优化研究成果“Impacts of Moisture Advection Scheme on Precipitation in the Steep Topography Region betwee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水汽平流方案对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陡峭地形区降水的影响)。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郑青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溦副研究员。 2024-07-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西南地区冰雹灾害监测及对烤烟影响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西南地区冰雹灾害监测及对烤烟影响评估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4-07-04成果发布 | 探索利用AI天气大模型驱动区域数值模式:在极端降水和台风强度预报中的成功应用
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已逐步展示出业务应用的潜力,特别是在提高运行效率、延长预报时效及提高预报准确率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最近,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凸显了这一AI天气预报大模型的应用前景。这项由yd12300云顶线路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洪雄研究员领衔完成的创新性研究,成功将Pangu-weather天气AI预测大模型与区域数值预报模式WRF-ARW结合。此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验证AI技术在提高极端降水和台风强度预报准确率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标志着AI在天气预报领域应用的重要进步。 2024-07-02yd12300云顶线路圆满完成2024年度北极黄河站科考任务
2024年6月11日至22日,我院全球极地所工程师田彪和硕士研究生贾佳佳参加了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在此次考察中,yd12300云顶线路主要负责北极大气多层结变化过程探测研究项目,现场任务包括负责维护黄河站大气环境观测设备,升级观测资料传输方式,以便更快捷、有效获取大气环境的多要素观测数据。 2024-06-26我院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在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向社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yd12300云顶线路张根研究员和徐婉筠研究员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大气活性氮国产化高精度在线分析仪研制及应用”入选。 2024-06-13yd12300云顶线路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主办的“次季节至季节研究联合中心”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年5月22日至24日,由yd12300云顶线路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设立的“次季节至季节研究联合中心”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yd12300云顶线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智能科学研究院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同探讨次季节至季节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2024-06-05张小曳院士团队发表了2019–2021年全球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分布研究成果
近日,yd12300云顶线路张小曳院士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9.8)发表了题为“Invert global and China's terrestrial carbon fluxes over 2019–2021 based on assimilating richer atmospheric CO2 observations”的研究成果,评估了全球和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分布。 2024-06-05